让我们讨论一下金钱和心态的话题。

我希望你意识到 我们与金钱的关系是深刻的心理和主观的当讨论或思考金钱时,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恐惧、信仰、希望、欲望、创伤和心态有多大的影响。

我们将通过讨论与金钱有关的四组相反的态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并说明无论哪种态度,僵化的态度都是不健康的。通过这样做,你会看到我们的心态对我们的财务生活有多大的影响。

我认为,金钱和其他一切事物一样,都讲求平衡。如果我们拒绝金钱,我们就会陷入功能障碍。如果我们的整个生活都围绕着赚钱,我们也会陷入功能障碍。 中庸之道才是明智之道。

不过,首先我想讨论一下为什么金钱如此棘手,以及我们的心态如何影响我们与金钱的关系。你可能直觉地认为金钱非常具有心理性,但不太明白为什么。让我们来解释一下。

为什么金钱在心理上很棘手

金钱和心态之所以密不可分,是因为金钱是一种狡猾的心理怪兽。让我总结一下原因:

它对于我们的生存、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休闲、我们在他人眼中的价值、我们的自我形象以及生活的许多其他方面都至关重要;

它与我们最原始的需求和愿望有关,并决定我们是否能够满足它们;

它可以成为我们逃避生活中其他问题的一种方便而隐秘的逃避方式;

人见人知,人做事:我们不可避免地继承和模仿他人与金钱的关系;

我们从出生起就被灌输了各种关于金钱的信念:来自家庭、社会、朋友、老师等等;

在现代社会,我们被教导总是想要更多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获取金钱;

我们继承了父母的金钱和思维习惯;

我们对金钱的许多想法都是幼稚的幻想,比如相信金钱会给我们带来永恒的满足感并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

金钱很容易衡量和比较。

简而言之,金钱是一个心理雷区。因此, 金钱与心态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非常难以理解的。 如果这份清单没有明确说明这一事实,请至少在阅读本文时将其视为一个假设。您可能会对发现的内容感到惊讶。

我们经常将金钱视为社会中的一股分裂力量,这有充分的理由。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金钱是伟大的统一力量:我们中很少有人与金钱保持着清晰、健康、无创伤的关系。我们都背负着财务负担,我们都有自己的战斗故事。 我们都能理解我将要提出的四种二分法。

让我们来看看这四个基本的二分法,我将它们称为思维陷阱,因为我认为任何一个方向的过度都是不健康的。

金钱与心态陷阱 1:恐惧 / 痴迷

当涉及到金钱和心态时,第一个陷阱就是要么害怕金钱,要么痴迷金钱。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中的许多人从根本上都害怕金钱。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没有一定程度的金钱,我们的生活就一无所有。因此,金钱就披上了权力和显赫的光环,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正在迎头赶上。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害怕花钱。每张账单都让我们背负着必须放弃的义务,我们渴望有一天一切都会停止,所有的财务义务都会消失。

在这种状态下,生活变得痛苦。 我们害怕那些让我们能够活下去的东西。

这件事的另一面就是痴迷。 这就是我们将财富作为我们人生中唯一的追求的时候了。 我们将幸福归结为金钱,并相信有了更多的钱,我们就会奇迹般地变得更幸福。

这使我们总是想要更多:总是有更多的钱可以赚,更多的晋升可以得到,更多的琼斯可以跟上。

我们可能会忘记,如何获取金钱与金钱本身一样重要。 当我们追逐金钱的时候我们真的满足了吗? 我们的行为是否对自己和周围的人产生了负面影响?我们是否忽视了家人和健康?

事实上,金钱确实能让我们满足许多欲望和需求:拥有房子、吃饭、喝酒、社交、追求爱好、四处游玩、玩乐、投资自己、探索新事物。害怕金钱意味着我们没有充分享受生活。

但另一个极端同样有害:沉迷于金钱并无休止地追逐金钱,我们可能会让自己生病。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后果。从根本上说 我们可能忽视了我们痴迷的根源从很多方面来说,这是心理上的。

金钱与心态陷阱二:节俭/放纵

下一个陷阱是节俭与放纵。

当我们省钱的时候,我们会假装自己没有钱,即使我们有钱。 我们主动抑制自己的消费欲望,以便能够保住自己的钱。

我们不愿意放纵自己,时不时地挥霍一番。我们很抠门。我们点菜单上最便宜的菜,睡在最脏的酒店,买最简单的食材,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尽量减少我们的开支。

我们过多地考虑长远利益,想象各种负面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囤积、节俭和储蓄。

有趣的是, 节俭与财力并不直接相关。 有些穷人很放纵,有些富人很节俭。这归根结底是一种心理特征,一种潜意识的信念,即灾难终将降临,因此我们应该做好准备。

节俭不同于极简主义这是那些本来可以花更多钱却选择不花的人的明智选择。他们厌倦了物质主义,想要重新发现简朴的乐趣。

这也不同于为了节省一笔大笔开支而有意识地选择在一段时间内减少开支。你可能会刻意地过一段时间这样的生活,这与反复被迫节俭不同。

节俭是一种习惯。 当我们节俭的时候,我们通常不知道自己节俭,也不知道为什么。

放纵意味着消费而不考虑长期后果。 这是我们总是想着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嘲笑省钱。如果我们不花钱,我们甚至会感到无聊和不安,因为每个新的亚马逊包裹都会给我们带来可靠的兴奋。

在这种状态下,生活变成了消费、外在形象、短期热度和炫耀。

我们要么入不敷出,要么消费超出身体承受能力,要么购买远远超出需要的东西。我们其实无法控制自己。我们只是为了消费而消费。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强迫或成瘾,用来掩盖一些心理问题或创伤。在严重的情况下,它可能导致债务、成瘾甚至破产。

过度放纵实际上可能源于害怕面对严酷的财务状况。我们花钱时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告诉自己,总有一天我们会采取清醒的态度,或者我们会把钱全部还清。

我希望你们能够明白,节俭和放纵都不是理智的生活方式。

金钱与心态陷阱 3:被动/过度

让我们来谈谈陷阱3:被动与多动。

当谈到金钱时,被动意味着我们容忍我们的财务状况,即使它不令人满意甚至是痛苦的,也不会采取行动去改变它。

我们视自己为环境的受害者,无论是我们的成长经历、我们的父母、我们过去的选择、我们的人生经历、我们的不幸、我们所面临的处境、我们国家的经济,还是任何其他我们无法直接控制的因素。

也许我们希望自己有更多的钱,但我们只是坐在那里生闷气,抱怨我们受到限制,挣得足够多的钱有多难,或者生活有多不公平。我们甚至可能几十年都无所作为,从未意识到我们的受害者心态对我们的处境有何影响。

不幸的是,这可能是习得性无助的结果:在采取行动改善我们的财务生活时屡屡遭遇失败。

另一极是多动症。 这意味着我们采取了很多旨在快速创造财富的行动。我们总是在寻找完美的快速致富计划或新的副业。我们知道我们想要什么:财富。我们也知道我们什么时候想要它:现在。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想象自己可以在一夜之间奇迹般地创造奇迹。当我们的计划不可避免地失败时,我们迅速跳槽并重新开始。我们的生活充斥着许多半途而废的项目,这些项目可以带来一点钱,但很少或没有一个能带来改变生活的钱。

在工作中,我们通过拍马屁来寻求快速、反复的晋升,而不是通过培养技能和提供真正的价值。我们没有耐心,只关注短期利益,就像戴着眼罩的赛马一样,只考虑短期胜利,而不是持续的长期成功。

这两种态度都会导致平庸和财务上的不满。要想在任何领域赚大钱,无论是在职业还是在企业, 我们必须积极、热切、行动导向,同时还要有极大的耐心. 任何追求要想结出丰硕的果实,都需要时间和持续稳定的照料。

无论天赋和努力有多大,有些事情就是需要时间。你不可能让九个女人怀孕并在一个月内生出一个孩子。

沃伦·巴菲特

4:劣等/优越

我们要看的最后一个陷阱是自卑与优越。

一方面,我们会觉得自己不如金钱和那些拥有很多钱的人。无论我们的社会地位如何,我相信我们都能体会到这一点。即使我们很富裕,我们的思想也会有一种狡猾的方式,总是仰望我们本可以拥有的东西,而不是欣赏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

这种自卑感让我们感到自己渺小而无力。这源于 稀缺心态缺乏感恩之心,并且把比我们有钱的人理想化。

如果我们在相对贫困的环境中长大,这种心态就会感染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周围的成年人很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将富人描绘成生活在另一个层面上,已经达到了生活中一些不可思议的高位。当你被灌输了这些信念时,要摆脱它们是很困难的。

这是一种令人无力的 心态 因为它让你相信你不仅需要财富才能幸福,而且你永远不会富有!它在现在的你和财务富裕的你之间建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

另一方面,我们当然会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越。我们不是都遇到过有钱人却非常讨厌的经历吗?他们似乎想告诉全世界他们的财产和酷炫经历。

然而,我认为,如果我们有自我认知并且诚实的话,我们都会意识到,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觉得自己在经济上比别人优越。

如果我们养成了优越感,我们就会环顾四周,评判别人。“他们怎么能做那种工作?”“他们怎么能挣得这么少?”看看他们穿的衣服。”等等等等。 我们相信,比别人拥有更多的钱使我们天生就比他们优越。

我们的优越感往往源于自卑感。正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渺小,我们才会有贬低他人的冲动。这让我们感觉自己很好、很伟大、很强大、很重要,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我们怀疑自己的重要性。而且,由于我们的生活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的,我们不可避免地会觉得自己不如那些比我们富有的人。

这两种心态的问题在于,金钱本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优越性或低劣性。做人需要很多品质,而不仅仅是金钱。当然,许多人只根据经济能力来评价别人,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一种有效或完整的衡量标准。

健康的金钱观念:平衡

我希望通过阅读上述四个陷阱,你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金钱观念。我也希望你能意识到,这两种极端都不健康: 最好的方法是在每个领域找到一个平衡。 理想情况下,我们会从每个二分法中吸取积极的部分,并将它们融合在一起以达到健康的平衡。

金钱和心态的关键在于观察自己。密切关注与金钱有关的想法和行为。你是害怕还是痴迷,节俭还是放纵,被动还是亢奋,自卑还是优越?要对自己诚实,但也要保持好奇心。

坚持几个月后,开始观察那些对你有影响的人。问问自己为什么会有金钱思维。探究你所有态度和观点的根源。 开始了解为什么你会变成现在的样子。

然后,你可以开始重新调整你的态度,努力保持最健康的态度。审视你的想法和行为,问问它们是否真的对你有帮助。问问自己如何表现或思考才能让自己感觉更有力量、更完整。通过以相反的方式思考和行动,轻轻地摆脱你的习惯和陈规旧习。

慢慢地,你会开始重新调整你的心理并建立健康的金钱心态。

在本集中,我们阐明了心理的深度及其在我们生活中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