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其他娴熟的女工,刚来不久的李红因为经验不足,工序的返工次数明显比别人多,面对作坊老板老郭的指责,李红忍不住嘟囔了一句,“一下午的钱又白做了。”

相比于工厂,小作坊管理并不严格,上班听小说、看视频、吃零食都是被默许的,但其中的艰辛就只有自己切身体会以后才知道。

周蓉是厂里制衣经验最丰富的老员工,即使右手食指包裹着纱布,动作也十分麻利。

手指上的伤则是她前几天加班太劳累,一时没注意,缝纫机的针瞬间扎穿了整个食指,在制衣行业,这样的伤口并不少见。

对于外界传言“制衣厂打工月薪一两万”的事情,她表示,“高薪其实都是拼时间,每天做满14个小时才有可能拿到一万多的工资”,前提还必须是有经验的熟练工,是旺季。

但是近几年,她明显发现自己的精力大不如前,长期坐在工位,腰肌磨损严重,每天晚上都必须按按腰腿才能入睡。

“我二女儿上了一个民办大学,一年学费两万,我和他爸都愁死了。”为此,即使周蓉月薪已过万,也不得不和丈夫节衣缩食,为孩子筹集学费。

制衣厂的打工人

越来越少了

制衣厂的上班时间一半是早上八点到晚上11点,中午有1个小时午休,这是大多数工人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候。

老李是烫衣工,手上随时都遍布厚茧和伤口,据他介绍,“只要是有十年以上经验的大烫,各个厂抢着要人,根本不愁赚不到钱。”

在生产旺季,“拿三四万高薪的大烫比比皆是”,老家的亲友得知深圳服装厂的高收入后,也纷纷来到深圳打工。

但是在体验到服装厂的艰辛后,不少人又回到了老家,“真正能坚持下来的人少得很!”

在南油片区待了十几年的老李发现,慕名而来深圳的打工人越来越少了,“来来回回,都是那些人”,身边有不少熟悉的小作坊接连倒闭,工人们要么流连于其他小作坊,要么回老家。

“说不定没几年,我们这些做衣服的都会离开深圳了。”

身为小作坊老板的老郭最清楚,处于制造业最底端的小型工厂,接单量其实并不稳定,更难以找到熟练工人。

旺季的时候,客户催得急,只能让工人加班,或者临时招人,而到了淡季,单量只会更少,工人们拿不到高薪,多半都会选择换其他厂,小作坊自然就倒闭了。

服装厂行业风光不在的同时,制衣工人到手的工资也变得越来越少,一般来说,服装行业的旺季是一到四月份,淡季则是六到八月份,其他月份属于过渡时间季。

而周蓉发现,即使是旺季,收入也大不如前,“拼命加班也就七八千块吧”。

周蓉的女儿经常抱怨基层实习工资低,忍不住开玩笑,“妈妈,我还不如去深圳进厂和你学做衣服,肯定赚得很多。”

周蓉则严肃地告诉她,“年轻人不进厂,才是对的”。(来源:服装八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