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看到“莘莘”,想当然认为是“勤奋”的意思,学子还能有什么好品德?不就是勤奋刻苦吗,是吧?这真是满腹心酸啊。我家猫猫说:“我就想永远上一年级,上一年级最舒服。”那当然,一年级都不用上补习班,用不着勤奋,还有父母供着哄着,我他爸也想啊。

后来才知道,这个词是“众多”的意思。第一次看到这个解释,我气不打一处来,众多,我众多你个大头鬼哦,这么简单的词义和搭配,偏要用这么生僻的词,故意装X啊简直是。

但你也没办法,语言就是这样,适当装X是作为阶层分化的一个象征。以前很多人跟我说,奥巴马用词高级,川普用词简单,说明川普没文化,所以他不配当总统。去你的,不就是奥巴马喜欢装X呗。在词汇量上装X,并不是什么难事,抱着一本词典背诵一下就行了,半年内词汇量一定大涨,这么简单的事,我不知道为什么也能扯到有文化没文化上去。我个人不认为词汇量大就真有文化真有见识,否则我很可能是少数中国最有见识的人之一,但我并没有这种自信。其实有见识的古人,就已经很厌恶无限装X了,把口语适当地书面化、文雅化、庄重化是有必要的。比如老百姓说:“打雷了,我来不及蒙住自己的耳朵哦”,你写成文章,说“迅雷不及掩耳”,就足够了;若写为“疾雷无暇掩聪”,就有些装X;但如果你还不满足,非要写成“丰隆弗逮杜 䏅”,那我认为,你已经接近变态。

其实装X的法子很简单,我就以“莘莘”为例教大家一下。其实“莘”这个字,古代有很多同源词,也就是跟它音义都很相近的词。下面我举几个:

1、《说文·生部》:甡(shēn),众生並立之貌。所谓众生并立,就是指很多。《诗经·大雅·桑柔》:“瞻彼中林,甡甡其鹿。”古注说:“甡甡,众多也。”

2、《说文·言部》:“詵(shēn),致言也。”所谓致言,就是好多人说话。《詩》曰:“螽斯羽,詵詵兮。”古注说:“詵詵,众多也。”

3、《说文·馬部》:“駪(shēn),馬众多貌。”《诗经·皇皇者華》:“駪駪征夫。”古注说:“駪駪,众多之貌。”

4、《说文·焱部》:“燊 (shēn),盛貌。”所谓盛貌,就是很多很多。《詩经》:“莘莘征夫”。

还有《说文·木部》的“榛”,指丛生的树木,其实也是众多的意思,《说文·艸部》的“蓁,草盛貌”,一样是表示众多。上面这些字,都和“莘”的古音相近,意思也相近,理论上都可以通用。章太炎写文章,他绝对不会用“莘莘”,因为有点文化的都懂,他丢不起那脸;他要是写文章啊,会从上面我举的这些字里选一个,因为只有你看着生疏,才能显出他的学问。当然,他最喜欢用的,可能还是下面这个:

高大上吧。但章太炎这么装X,我不敢嘲笑他,因为他不仅仅是喜欢用生僻字,他的学问也确实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