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后🈶微,加微进音乐理论群
概述:歌曲高潮(副歌)是歌曲情绪和乐思的爆发点,它一般出现在全曲的“黄金分割点”,约3/5处。
每首歌曲都有高潮(副歌),小篇幅歌曲的高潮往往是一句(很多地方民谣),大篇幅歌曲(如流行、摇滚歌曲等)可能是一个乐段。歌曲高潮的发展手法非常多样,罗列七种常用的歌曲高潮发展手法,这七种手法可组合运用于歌曲高潮(副歌)的创作。
歌曲高潮的发展手法
一、重复主题
二、音程跳进
三、连续上行
四、节奏对比
五、速度对比
六,调性转换
七、转换拍子
1,重复主题
重复或装饰重复某核心乐句、乐节、音型,动机,加深主题印象,形成高潮。
太多的歌曲如此了,比如刘欢早期《千万次的问》,苏芮《酒干倘卖无》,The Beatles《hey jude》均是在副歌部分多次重复核心乐句(可以词不同)、音型,加深主题。
2,音程跳进
通过音程跳进,提高旋律音区,增加旋律张力,形成高潮。如齐秦《大约在冬季》,陈楚生《有没有人告诉你》,那英《默》,阿戴尔《someone like you》,Bon jovi《it's my life》,皇后的一些歌等
3,乐句上行
通过乐句骨干音的连续上行,造成紧张感,形成高潮。如苏芮《酒干倘卖无》,满文军《我需要你》(这可是很老的歌,当时(高中)听到广播里宣传歌手可以轻松驾驭嗨C,故记忆深刻),信乐团《 天高地厚》,枪花《sweet chlied o' mine》
4,节奏对比
通过变换节奏型,形成节奏对比和律动的新鲜感,达到高潮。如张惠妹《听海》,老狼《美人》,很多说唱音乐也如此,如阿姆的《l need a doctor》
5,速度对比
通过速度,音符时值对比,产生律动差和动力,形成高潮。如张雨生《我的未来不是梦》,南征北战《我的天空》等 一些Funk,City pop的音乐也经常出现如此变化
6,调性转换
通过调式,调性的转换产生色彩变化(新调音、新调和弦出现),形成高潮。如王菲《天上人间》,郑中基《无赖》,这个着重说下,三度转再转回来再二度上扬,很经典,又如乔治·哈里森《while my guitar gentle weep》,或者威廉姆斯《Better man》
7,转换拍子
通过转换歌曲的节拍,产生新强弱律动和对比,增强音乐紧张感,形成歌曲的高潮。如《关于理想的课堂作文》4/4拍后3/8拍,一些拉丁歌曲,The Beatles -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这首歌是变拍子(3/4~4/4)的先驱之一。
番外——The Beatles - 'Lucy in the Sky with Diamonds这首歌的歌词是迷幻、精彩、绚丽与复杂的,音乐也是这样。在主歌部分是3/4拍,但在副歌部分是4/4拍;主歌是A大调,副歌是G大调,之间的部分是B大调;乔治哈里森演奏了坦不拉(印度乐器)以及电吉他,麦卡特尼演奏了管风琴。一切复杂在列侬宽广的声音之下令人晕眩。
应了深蓝乐团的话——The Beatles 把歌曲都写完了。
(收学员,收徒弟)
系统学音乐理论,学吉他——
选蔡爱音乐。
加微,进音乐理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