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不仅向非盟提供总额超过1亿的无偿军事援助,更是把先进的医疗农业技术带入非洲,累计出动数万名维和官兵,真心实意的为当地的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关于撤侨,影片中中国部队对海外侨胞保护撤离的场景并不夸张。

在2011年真实的利比亚撤侨事件里,中国以其一流的规模和效率,获得了国际上的一致好评。美国《侨报》曾载文《撤离利比亚最好的国家形象宣传片》称:中国在短短8天,撤出利比亚3.5万余人,在如此复杂、动荡的局势下,如此迅速又有条不紊的完成这次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外撤侨行动,“中国速度” 令人惊叹。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当时利比亚国内局势动荡、武装分子袭击不断的环境下,民众对海上霸主英国撤侨行动的迟缓反对颇大、菲律宾总统一句“无能为力”激起义愤。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也在网上发声表示,中国坚决保护本国侨民、派出军舰为撤离船只护航的行为,比美国的“含蓄谨慎”更像一个“超级大国”。

撤侨不仅仅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展现,更是对每个国民始终如一的责任感。《战狼2》中有个场景让我印象极深:冷锋和杂货铺老板买东西的时候,说都是中国人,就不能便宜点?对方回应称自己现在改了国籍,不再是中国人。而后战乱发生,杂货铺老板要寻求大使馆庇护的时候,改口称自己是中国人。

这段对比在讽刺之余,也不免发人深思:不管你对自己的祖国态度怎样,它都永远在你身后保护着你。

影片结尾护照的左侧打出的那一排字:在外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因为祖国强大。令人动容。

@ 我是隔壁的刘叔叔

我认为的细思极恐就是,你在电影中看到的环境和事件背景,很大一部分就是剧组周围的真实的环境和事件背景。

@ 逝去的流星

这部电影有趣就在于:

1、看上去是主旋律片,但开头又指出了强拆,还暗指警匪勾结,而且这是直接拆烈士的家园,可不是轻描淡写。

2、看上去是宣扬个人英雄主义,但主角几次死局都是国家力量解围。(开头的武警,中间的叛军头目因为怕得罪中国撤军,后来的导弹,最后的国旗)

3、看上去是宣扬民族主义,但又带有一定的国际主义色彩。对非洲人民的关爱不说了,虽然调侃了一把美国,但在女主父亲墓地那里,连带着也夸了一下来自世界各国的支援非洲的人。在这方面,最触动我的心的就是工厂管理员准备只带走中国人时,小姑娘Pasha的那句“why?”(不过现实中我天朝还是非常国际主义的,也门撤侨就帮忙带走了一大波国际友人)

4、看上去是火线电影,但又带有反战的气息。(来自评论区“大帅哥他爸”)撤侨前的那段红巾军屠杀平民,以及后来女主和熊孩子讨论AK,还有女主和男主在墓地声讨殖民者的罪恶。不过战狼2的反战并不是小清新式的和平主义,而是强调要以强大的国家力量来保障和平。

@ 匿名用户

纵然吴京是这么不会说话的大写直男,他导演的电影里的每一个女性角色都有独立而令人敬佩的人格。

直接打脸某些打着女权主义幌子实际直男癌物化女性的大ip影视作品(对,说的就是什么女医明妃传,我的前半生这类臭不要脸的靠男人鞍前马后的伪平权剧)

从龙小云说起,我没看过战狼1,但她让我觉得她是个干脆利索的军人,为了保卫边疆给冷锋留下一张结婚申请书就离开了,不磨磨叽叽的拐弯抹角,先有家国稳固,再有儿女情长,不过戏份不多其他的看不出来了。

女一号Rachael, 可以单身站出来给陈医生做替死鬼,也会在直升机前来接妇女儿童时拒绝登机,留下来完成一个医生的使命。她可是真真实实捞了冷锋两条命,第一次是开车冲出医院时的“I'm saving ur ass!", 第二次是在大雨天晚上带着Pasha和感染病毒的冷锋,在战火纷飞的荒郊野岭做他们的顶梁柱。这个女孩知道她不能崩溃,因为她是濒死的男人和无依无靠的孩子唯一的希望。

女雇佣兵真是帅到炸裂,打斗戏拳脚结实毫不含糊,爆了头能给飞吻,死的时候也不哼唧。

Tundu的妈妈在种族的面前选择了自己的人民,能拳打脚踢轧敌军,也会自然的表现对儿子的关切和担心。

还没算上军舰里吴京给海军女兵的一个个特写镜头。

吴京没忘记她们的存在,没忘记在每个岗位上,比如军人,医生,工人,女性也在其中同样担任重要的职责,即便在许多节目和视频里吴京真的看上去话糙,大男子主义,可是他在这部电影里给女性的尊重,远比国内绝大部分导演和编剧多的多

用Rachael的话给这些假惺惺的人:

“shame on you, shame on all of you.”

@ 贺仙

电影高潮处,几个慌乱中冲出工厂车间的中国工人被叛军乱枪打死,场内响起一片惋惜声,还夹杂着几声难掩怒意的“我靠”。

电影高潮处,几个慌乱中冲出工厂车间的中国工人被叛军乱枪打死,场内响起一片惋惜声,还夹杂着几声难掩怒意的“我靠”。

我不知道银幕前的你会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但我建议,如果你要去看《战狼2 》的话,留一只耳朵听场内观众的声音,这部片子很爽,以至于需要一些外界的信息来把思维从狂飙的肾上腺素里拉出来。

片中的非洲某国,无数的当地人死于瘟疫、战火,但对于他们的苦难,远在万里之外、靠坐在沙发上的中国观众并不能体会,仿佛这本该就是非洲人应有的生活。而我们看到同为黄皮肤的同胞死于叛军的枪口之下,脑海里面浮现的却是远渡重洋讨生计的同胞,对这些同胞所遭受的苦难却是感同身受。于我而言,这就是最细思恐极的细节,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们很多时候对彼此的苦难熟视无睹。

电影里的大boss说“劣等民族永远是弱者”更是道出了残酷的真相。这是个阶级固化的世界,在发达国家的眼中,有些人生来劣等,生来就是弱者,所以也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去奴役甚至屠杀。这也解释了大boss为何在对决中使诈,在他看来,面对劣等民族,并不需要讲什么骑士精神,但最后他死于傲慢与偏见。

在片中我们看到数以千计的中国人在非洲经商、建厂,中国还为缺医少药的非洲援建了设施先进的医院,派驻了技术精湛的医生。影片中的叛军老大一直在强调不能杀中国人,一方面是忌惮中国政府的表态,另一方面他很清楚,中国人是建设者,作为对比,雇佣军们全程都在搞破坏,这是物质文明的层面。在精神文明的层面,吴京简直是政治教科书里走出的好学生,面对外国人,不卑不亢,不管白的黑的,朝老子开枪的,都打死;平民不管白的黑的黄的,能救的也都救下来。

这部片子,展示出的并不仅仅是爱国主义,还有一种超越种族的大爱,黄皮肤的吴京认了一个非洲小男孩当儿子,黄皮肤的陈博士认了一个非洲小女孩当女儿。片中的其他非洲人,也是各有性格,普通民众也善良单纯,比如吴京翻车后遇到的患者们,比如在医院为女主求情却被杀掉的叛军小伙,比如宁死不说出陈博士下落的总理等等。但这些可爱的人却因为非洲积贫积弱而被雇佣军任意杀害,丧失了尊严。这一幕对于中国人来说尚有记忆,也不难理解吴京在打败反派大boss时所说的“那他妈是以前”。

@ 叶晓度

电影刚开头交代冷锋为什么会退伍的时候,当时冷锋和战友们护送牺牲战友的骨灰回家乡,恰逢强拆。

冷锋和战友们阻止了挖掘机,下了强拆头子的枪,击退了围攻上来的人,然后警察来了........那强拆的和冷锋说了一句话:“你挺能打啊,咋不弄死我啊?有不在的时候吧,你看我怎么弄死他们”真是听得人脊背发凉。

他能这么说,说明他在当地已是一霸,官商勾结草菅人命,怕是早就有了,无论政府还是警察,恐怕早就和开发商沆瀣一气了。那种情况下,如果冷锋不出手,即便警察已经到场了也没有什么用,牺牲战友的家人怕也是难逃一死。

最可怕的是,冷锋走后,那拨强拆的会不会报复或者迁怒于居民?国内的影视剧能把这等龌龊事揭露到如此程度,连带国家机器都搭了进去,未尝闻也。

1、为什么龙小云是在边境上执行任务被杀的,冷锋要去非洲找那个弹头?

2、为什么工人们在库房躲得好好的要出来送死??

3、为什么和冷锋拼酒的那个黑哥们长得那么像杜兰特???

第一个问题,很多知友根据电影中“有人说在这个国家出现过”这句台词来说明,但我觉得这个在逻辑上不太说得通。如果冷锋在来非洲之前就知道这个消息了,那他应该集中精力在这个国家找,而不应该跟着船满非洲跑,所以他知道这个消息应该是在来非洲之后,在一路打听的过程中知道的。所以问题又回到了他为什么来非洲。

第二个问题,有知友说是想把冷锋从钢板下面拉出来,我觉得挺有道理的。

第三个问题.......难道你们都看不出我是在搞笑的吗,还有人用这个来怼我,真的是欲哭无泪了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