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条目:阿尔及利亚地理

阿尔及利亚地处非洲西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形分南北两部分:北部地区的北部是沿海平原和阿特拉斯山脈,沿海地区较温和湿润,属地中海气候;南部是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脈和大高原,属过渡性气候。南部地区是撒哈拉沙漠的西北部分,占全国面积的4/5,地形为内陆盆地和高原,气候干热,属热带沙漠气候。阿尔及利亚山区地带冬季寒冷。

主要城市有阿爾及爾、奧蘭和君士坦丁。

与周边的突尼斯,摩洛哥的交界在阿语中被称为马格里布地区。

地理分區

编辑

阿爾及利亞大致上可分為四個地理區[19]:

阿爾及利亞的衛星地圖

阿尔及利亚地形圖

卡比利亞的山丘

阿爾及利亞的定居點和公路的地形圖

沿海低地區

编辑

由於阿特拉斯山向海伸展,至沿海低地被分隔成袋形地,而不能連成一片長條形的沿海平原。由西向東計算,重要的沿海低地有:奧蘭低地、契立夫谷地、阿爾及爾平原、貝賈亞低地及安納巴低地。這些低地所占北阿爾及利亞面積僅約百分之三,但卻居住有一半的人口。擁有大多數的灌溉農田,二百萬人以上的都市居民亦位在本區。

沿海低地有肥沃的土壤,地中海型氣候及可供灌溉的水源,因此使本區農業安全性提高,產量增加。由契立夫河(Chelif)所形成的谷地,範圍甚大,此河為阿爾及利亞第一大河。長約640公里,主要支流均來自台爾山區。谷地寬約16~30公里,夏季甚熱,七、八月的平均最高溫度均在攝氏37.5度。年雨量約400公釐,利於果樹栽培,橄欖、無花果、杏、葡萄及穀物均為本區的主要作物。尤其葡萄以不需灌溉且可植於沙地,更為有利。

阿爾及爾平原开发最早,人口亦最多,平原東西長約100公里,寬約20公里。又稱為米提加 (Mitidja)平原,是由許多山麓沖積扇所形成的一片平原。平原上的農作物、農舍及城市建築,純為法國風光。其東的貝賈亞低地乃由蘇曼(Souman)河谷構成。

台爾山區

编辑

在阿比優素福鎮上的日落景色

台爾阿特拉斯山地西起摩洛哥向東北東方延展。直達地中海濱。台爾山地包含許多桌狀高原及山塊,山地多暴雨,使土壤侵蝕甚烈。冬季寒冷而長,終霜延至五月,亦有不定時的乾熱西洛可風發生。濱地中海區稱大加比利(Grande Kabylie),是一片高原,東北邊緣露出者為前寒武紀的片麻岩,南緣則為侏儸紀及白堊紀以後的石灰岩及砂岩等。這些中生代末期的沉岩層受到擠壓後,形成高約2000公尺的陡峻山地,名為祝爾祝拉山(Djebel Djurdjura),峰峭谷深,十分險惡。由於此山高聳,年雨量特多,每年的十一月至五月的半年間,所降雨雪達1500公釐。上述峰巒峻峭,峽谷深遽,為大量雨水沖蝕的結果。大加比利高原人口甚多,不少地方可達每方哩六百人。該區生產並不足以支持大量人口,他們各家庭大多有成年男子離鄉在城鎮工作,甚至遠去法國做工,將錢寄返贍家。1954-1962年法國阿爾及利亞戰爭期間,法國為防阿爾及利亞叛軍裹胁本區農民,曾將大加比利高原上的人口,集體遷至山麓地帶,以利管制。

秀茲高原區

编辑

本區又名高高原,位在台爾阿特拉斯山及撒哈拉拉阿特拉斯山之間。是一個東北-西南方向的內陸高原區,西寬東窄,高度約為1000公尺,是一個雨量稀少,冬季寒冷的乾燥草原區,年雨量200-250公釐,原上有鹼灘及雨季湖。生長以阿法(Alfa)、斯巴托草(Sparte或Esparto)等短草為主,這些草不但可供冬季牛羊食用,且被大量收割,可以外銷為製造高級紙張的原料,其纖維亦可編製繩索、草席及籃子之用。斯巴托草高約1公尺,極端耐旱耐鹼,並可防護土壤侵蝕,堆成草堆,晒乾後外銷,人民自用者,編結麻繩,為本區一項重要副業。

撒哈拉阿特拉斯山地

编辑

山高在二千公尺以上,故可蒐集相當的雨量,使山坡地帶林木叢生,草地繁茂。位在山地東南坡,已入撒哈拉沙漠,可是山上雨水於流入山坡地下後,潛行若干距離,長重新出露形成有水草的綠洲,最大者為比斯克拉綠洲,此處綠洲和山脈平行分布,另有其他綠洲小鎮艾格瓦特、費格(Figuig)及貝沙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