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耳虫现象,其实是因为大脑中涉及这些区域的连接“卡住”了。这时候,音乐记忆就会自动播放。而一些研究表明,工作记忆有困难的人,如那些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碍(ADD)的人,就可能较少经历耳虫现象;而患有强迫症的人,如果他们的大脑中存在这些音乐循环,可能更容易发生“耳虫”现象。
“耳虫”现象也可以用认知瘙痒(Cognitive itch)的理论来解释。有些事情我们越是用意志力克服,想让自己不去想它,它就越难以消除。因为当你试图不去想一件事情时,你就已经在反复检查自己是否在想着它了,而这反而会让人陷入死循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耳虫”现象会影响睡眠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回到开头的《苹果香》,如果“耳虫”现象持续到了入睡时,会影响睡眠吗?
研究发现,经历“耳虫”现象的人更难入睡,夜间醒来的次数更多,在浅睡眠阶段花费的时间更长。与很少经历耳虫的人相比,每周一次或多次发生“耳虫”现象的人,睡眠质量差的可能性是前者的6倍。
睡前听歌,可能会加强“耳虫”现象。研究发现,“耳虫”现象都是在醒来时发生的,这表明,睡眠中的大脑会继续处理音乐旋律。研究人员还记录了脑电图(EEG),显示参与者在睡眠期间神经慢振荡增加,这是睡眠在巩固记忆的标志。
所以,睡前听歌可能导致人在睡着之后,大脑内仍会单曲循环听到的音乐,从而就会影响睡眠质量。因此,在失眠的时候,借助音乐助眠可能会适得其反。睡觉时听音乐,可能会加重失眠,还可能导致人无法进入深度睡眠。因此,建议人们在睡觉之前尽量避免听音乐,防止“耳虫筑巢”。
不过,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耳虫”现象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你没能把歌听完,或者没能把歌记下来。因为,“耳虫”现象中的音乐片段都是高度碎片化的,一般会卡在某句或某几句重复歌词上。我们的记忆对于未完成或被打断的任务,会比记忆完成的任务记得更加牢靠。这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为“蔡格尼克效应”(Zeigornik effect)。
所以说,这种脑内循环的碎片化音乐记忆,也更长更顽固。这时,你只需要静下心来,掏出耳机把整首歌听完,或许就能暂时摆脱耳虫了。(不过,在这里不建议你听另一首“洗脑”的歌,因为这可能会让你从单曲循环,变成列表循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哪些歌曲更容易出现“耳虫”现象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首先,有歌词的歌曲更容易导致“耳虫”现象。统计数据表明,耳虫中有歌词的歌曲可能占了73.7%,而由纯器乐演奏的曲子,可能只占7.7%。歌词较简单,重复乐句较多就越容易“洗脑”。
歌曲的节奏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比如很多“土味”音乐很容易让人“洗脑”,产生“耳虫”现象。这些曲子通常每一句旋律的起始音都需要压在重音的第一拍,从而加重音乐本身的节奏感,方便听众跟随旋律进行律动,有时还会将流行音乐的节奏进行调整,将其转变为速度近似于人类心跳频率的舞曲。
在旋律上,一些容易产生“耳虫”现象的歌曲,一般采用简单的旋律模式,在反复的小节中先升调再降调,例如我们最熟悉的“一闪一闪,亮晶晶”;这些歌曲采用的音符也更长,比如二分音符比四分音符长;通常它们也会采用更短的音程,短音程比如,同一个八度上do和re的距离就比do和so的距离近得多;和弦上,一般也会使用最基础的三和弦,即根音、三音和五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何摆脱“耳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根源上来说,想要摆脱“耳虫”,需要阻断和屏蔽这部分工作记忆。
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嚼口香糖也可以帮助屏蔽听觉短期记忆或“工作”记忆中的潜意识循环成分。
除此之外,科学家发现,中等难度的任务(如字谜、数独游戏或阅读小说)是阻止“耳虫”并减少其复发的有效方法。
比如可以给自己一个强度适中的认知任务。例如想想这周的日程,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认知任务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当事情太过简单,例如刷牙、洗脸、洗澡、走路、骑车时,“耳虫”是最容易乘虚而入的。但当事情太难时,效果可能也不好。例如让你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等太深太广且无法获得及时反馈的难题,反而会适得其反。
推
荐
关
注
♬..♩~ ♫. ♪
♫. ♪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