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家具业绝不是新加心开“夕阳工业”。本地两个家具商团体都看好家具业前景,具商信心满满的有信域市表示新加坡有条件成为区域家具中心。

他们指出,拓区家具商可以和本地或外地设计家联手,新加心开设计和开发高素质新加坡家具,具商然后到成本较便宜的有信域市邻近国家生产,再把产品销售到区域。拓区

换句话说,新加心开家具商不需要在新加坡设厂,具商只须抓好设计和开发产品,有信域市配合一套完善的拓区管理、生产和行销系统,新加心开便能在区域家具业开创一片天。具商

李显龙总理前晚在国庆群众大会上谈到本地家具商正打着“新加坡品牌”走进国际市场。有信域市新加坡家具工业理事会(Singapore Furniture Industry Council)不久前就率领一些会员参加世界规模最大、最有名气的米兰家具展。

本报昨天走访本地两个家具商团体——新加坡家具工业理事会(SFIC)和新加坡家具商会(Singapore Furniture Association),了解这两个团体如何领导本地家具业投胎换骨,成为中小型企业的亮点。

新加坡家具工业理事会会长黄颂仁说,成立于1981年、目前有260名会员(包括一些挂牌公司)的理事会,成立目的是要促进新加坡家具产品,一开始便以环球市场为目标,会员也就以制造商和出口商为主。

他指出,产品设计和建立自家品牌很重要,在标新局和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的协助下,理事会还推出本地家具业品牌“Singapore Mozaic”。

黄颂仁说,虽然会员都是业者,彼此竞争却很健康,着眼处是设计和素质,而不是价格。整体而言,这一行业的成功在于大家很团结,打着新加坡品牌,一起与世界竞争。

他表示,业者目前所面对的挑战是培养更多本地家具设计者,这方面很不容易。另外便是创立更多平台,向世界展示新加坡所开发的家具产品。

新加坡家具商会16年前把50名会员组织起来,成立家具广场(The Furniture Mall)后,也找到一种成功的运作模式,那便是由商会管理和领导,例如指导会员陈列方式,教他们零售技巧,集合资源搞行销等。

商会总务陈荣贵说,已有七八十年历史的商会,目前有200个公司会员,当中有零售商,进出口商和制造商。由于家具广场的概念相当成功,很多会员都想在广场内设陈列室,但碍于地方有限,无法容纳大家,目前等候名单至少有二三十家。

有鉴于此,商会正兴致勃勃的与标新局洽谈,准备物色100万平方尺以上的地点,设立新家具广场,把会员陈列室和后勤部分结合在一起。

陈荣贵说,根据构想,除了陈列室,新广场也会把家具学院、博物馆、图书馆、礼堂、展览厅、设计中心等,集中在同屋檐下。

商会希望完善这一模式后,能把它“出口”到其他地区,例如到印尼雅加达或中东杜拜设立类似的家具广场。

陈荣贵说,商会会员虽都是家具业者,但产品样式不同,因此能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