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有过则改,后世人引以为警惕,最好别做,做了别深陷其中,要及时悔改!
说来说去,没有一个人关注崔莺莺的感受!似乎她就是一个自作自受,活该被抛弃,甚至该被啐上一口的妖孽。
我们该如何看待这段令人作呕的“爱情”?为何受伤的是崔莺莺,薄情张生反被视作改过自新的好青年呢?
其实人类的所谓爱情,绝不可能出现在年轻人之间,尽管这是一群天天叫喊爱情的人。准确来说,年轻人之间的那份情,顶多叫荷尔蒙勃发的冲动,是人性最底层欲望的生发,离“爱”十万八千里。所以,当人们走进婚姻殿堂,信誓旦旦地说“我会爱她(他)一辈子”时,千万别信。
爱情仅存在于那群白发苍苍,连走路都需要相互搀扶,彼此离开半天,就心绪不宁,通常一个去了天国,另一个不久就追随的垂暮老人之间,而他们身上已经不再生发荷尔蒙,甚至你都分辨不出他们哪一个是老头,哪一个是老太太。
所以,张生与崔莺莺之间不是爱情,是荷尔蒙惹的祸!
古人讲“男女授受不亲”、“男女大防”,还真不是什么“封建礼教”,它是那个客观历史环境下,为保护年轻人不受伤害的一道防护墙,即便在今天,也不能完全摒弃。
古代女子待字闺中时,过的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圈禁”生活,她能接触到的男人,除了父兄,偶尔可能会见到表兄弟、堂兄弟。试想一下,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遇见父兄以外的男人会怎样?很容易堕落情网,这是人性的必然。
同样,很少见过闺中少女的青年男子,偶然遇到一位青春靓丽的女孩会怎样?一定是不能自拔。
所以,必须男女大防,否则就会出大问题。张生和崔莺莺其实就是这种情况,这里面有爱吗?爱是用酸甜苦辣为原料,以时间为炉火,慢慢煎熬出来的“灵丹”,他们之间就是突破大防的孽业。
对张生来说,他有机会游走天下,增广见闻,很容易摆脱那份烦恼。所以当他清醒过来后就会发现,世上还有很多比崔莺莺重要得多的事,远处还有比崔莺莺更值得追求的女子。荷尔蒙退却,崔莺莺呈现在他脑中的形象,不再是惊为天人的一面,而是普通得掉渣的一面。
可是崔莺莺则不然,方寸阁楼就是她的天空,内心反复的自我搓揉就是她的世界。所以,她必然成为被抛弃的一方。当某一天她嫁作他人妇,幡然醒悟,痛责自己“始乱终弃不敢恨”,也是逃不掉的结局。
所以,即便在今天,父母们也要看好自己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还不懂爱情。
元稹的《莺莺传》,没有摆脱礼教对女人审视的局限,反而竭力赞颂张生,其原因无非是元稹士大夫的立场。
不过,后人对此并不买账,试图以另一种方式替莺莺弥补遗憾。所以,《莺莺传》被不断加工,逐渐摆脱了悲剧色彩。
元代的王实甫,一生仕途坎坷,厌倦了人间的虎狼世界,一心沉醉于编织美好的世外桃源。由此《西厢记》在他的比下,完全变成了青年男女,突破世俗险恶的“青年标兵”,敢于追求爱情的“时代模范”。
当然,结局也必须是圆满的,让莺莺小姐流泪五百年后,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