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翻身

2016-08-11 作者:陈日旭

“乌龟爬门槛,待看此一番”,人们常常以此形容乌龟行动的艰难和笨拙。其实呢,我们养乌龟,就是欣赏它的迟缓和呆笨 。若乌龟像猕猴般灵活,恐怕主人会不寒而栗。 家里的两只乌龟老大、老二,由老婆饲养。有一次,老婆为老大擦洗腹部,清除甲壳表面的青苔,它尾巴根部的泄殖孔竟射出浑黄的尿液,足有四五公分高,真是个小调皮。 闲暇之时,我也会注目良久,观看它们进食的状态,注视它们攀爬的动作,欣赏它们翻身的过程。 平时,它们懒得动弹,要么头尾四肢蜷缩在壳内,要么懒洋洋地半露着脑袋,缓缓爬行。那种“五斤哼六斤”的样子比较少见。 据笔者观察,乌龟发狠劲有两种情况。一是进食。看到眼前有可摄之食,它会头部贴地,脖颈稍往后缩,仿佛拳击手出击的准备姿势,然后猛地伸颈,“啊呜”一口,吞噬而下,其状不可谓不凶狠;二是翻身。天气晴暖,乌龟开始变得活跃。进食后,它体力陡增,会“人来疯”。我家的老二最会翻身,它先是踮起后脚,竖直尾巴借力,同时最大限度地伸长脖子,用下颌钩住缸沿,两只前爪拼命抓住鱼缸的边沿,后爪腾空,企图往外攀爬。说得文雅一点,是想看外面的精彩世界,说得俗一点,是图谋“越狱”。当然,这些动作都是白费劲,往往是“哐当”一声,翻了个四仰八叉。 至此,好戏才开场。或许是它受了惊吓,索性腹部朝天,头部、四肢、尾巴,一股脑儿缩进壳内,整个身躯如同一块有斑纹的石头。即便用手指触摸一下,它也纹丝不动。 它朝天躺着,半分钟刚过,便开始打探周围的动静。先是头尾、四肢微微一动,后是那芝麻大的眼睛眨巴两下,等它觉得平安无事,才实施翻身计划。乌龟翻身,主要靠脑袋和脖颈,一侧的脚爪不过起辅助作用罢了 。它的脖颈最大限度地伸长,头部尖端作为支撑点,用足力气向一边转动。说时迟,那时快,它真正的翻身恰如鲤鱼打挺,笨重甲壳的重心一旦过了中轴线,一刹那的工夫,就唱罢“翻身道情”,恢复原状。定神之后,它会顽皮地眨巴几下小眼睛,仿佛向主人邀功——我的动作可以打满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