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自营发货 品质保证

送货时间:药品分6个仓库发货,不同站点每日截止发货时间不同,最迟23点,最早17点。

产品分类:国际馆、流感馆、肠胃馆、男科馆、儿科馆、爱眼馆、护肝馆、痔疮馆、避孕馆等。

援疫措施:联合多家知名药企推出“慢病关爱计划”。

优点:1.京东自营,品质保证;2.京东发货,物流快速;3.专业药师,在线答疑。

网经社注:图片采集自京东APP

阿里健康:药品种类全 购买选择多

送货时间:24小时内通过圆通、中通、韵达和万象随机发货

产品分类:中西药品、处方药品、日常保健、新品定制、成人用品、美妆个护等。

援疫措施:在淘宝App上线“买药不出门”服务。

优点::1.阿里自营,品质保证;2.专业药师,在线答疑;3.种类丰富,满足需求。

叮当快药:推出“安心达”服务 全程无接触

送货时间:最快28分钟送达

产品分类:感冒发烧、清热解毒、咳嗽用药、肠胃用药、性福生活、男科用药等。

援疫措施:推出“安心达”服务 全程无接触。

优点:1.药监认证,品牌保证;2.专业药师,在线答疑;3.叮当配送,极速送达。

网经社注:图片采集自叮当快药+小程序

1药网:专注慢性病患者用药

送货时间:18点前支付的订单通过圆通、京东、厚桥等快递当日发货。

产品分类:家庭常备药、慢性病、皮肤用药、感冒咳嗽、哮喘、肠胃药等。

援疫措施:向慢性病患者开放“免费续方+送药上门”服务。

优点:1.药监认证,品牌保证;2.专业药师,在线答疑。

网经社注:图片采集自1药网小程序

康爱多:专业的慢病问诊及购药服务

送货时间:24小时内发货

产品分类:专科用药、家庭常备、感冒用药、滋补保健、母婴乐园、男科中心、老年中心、器械商城等。

援疫措施:上线“抗击疫情,实时救助”义诊咨询活动;开展慢病问诊及购药服务。

优点:1.药监认证,品牌保证;2.专业药师,在线答疑。

网经社注:图片采集自康爱多官网

评测结论

通过以上的评测结果,我们给予各医药电商平台以下评级,供参考。

京东健康:5星;阿里健康:5星;叮当快药:4星;1药网:3星;康爱多:3星。

送货时间是第一要素

从5家被评测的医药电商来看,送货时间显得尤为重要。送货时间的快慢将很大方面决定慢性病患者、急性病患者、普通用药者的选择。除叮当快药核心区域最快28分钟送货上门,其余4家医药电商均要通过快递次日达或隔日达。

医药电商要做大 需从产品种类上做努力

药品、药材、保健用具等复杂多样,如何为用户带来安全健康的用药选择是医药电商需要考虑的地方。从被测评的医药电商来看,阿里健康的产品种类最多,其次是京东健康、叮当快药、康爱多、1药网。

行业交易规模增长 疫情下的医药电商迎来新机遇

据网经社电数宝监测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医药电商行业交易规模持续增长,在2018年,行业交易规模达657.4亿元,同比增长43.63%。

在融资事件和总额方面,医药电商近几年也较受资本青睐,2019年发生6期融资事件,融资总额10.7亿元,但同比下滑42.48%。

尽管医药电商近几年的融资事件较少,但从其交易规模却有着快速增长。这几年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其发展前景也较大。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表示,医药电商的概念逐步扩大化,衍生出医药营销、医药O2O、药材交易、药事服务等一系列以药品为核心的新服务。在此基础上,通过药房+诊所,实现医疗场景的闭环,构建了“医+检+药”的健康新服务模式,该模式相较于传统在线购药具有更高的用户粘性,更具行业竞争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线上医药防护用类用品被抢购。医药电商们迎来发展机遇。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东晓腾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虎东总结此次疫情对医药电商的四方面影响。

1、提升认知度。医药电商一直发展地比较迟缓,受限于国家政策、线上线下联动、医药产业链长等诸多痛点,医药电商的发展受到的限制比较多。此次疫情,天量宅居在家的消费者,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能够开始关注医药电商,从而提升认知度。

2、相关痛点可能被解决。医药电商的一个很大的痛点是,病人之前能够通过在线下买药,顺便获得现场咨询,进行一些求医问答,这是线上医药电商不可比拟的。但是在目前疫情状况不明朗的情况下,医药电商有可能会在关注、引入或者衍生一些线上求医问答的业务,并提高一些体验,这个环节可能会被解决。

3、在政策方面进行一些调整。医药行业是一个国家高度监管的行业,例如国家对于处方药的监管、对于医药的网络销售态度还是比较模糊的,此次疫情有可能在让国家在医药电商的相关政策方面给予一定支持。但是这要看医药电商和社会消费群体整体的认知度和渠道畅通度。

4、产业链的整合得到关注。医药行业涉及到的链条很长,此次疫情带动了在线义诊、求医问药、远程医疗等,很多之前很少关注线上的消费者,逐渐开始关注线上医疗,间接缓解了线下医院的压力。消费者和巨头的推崇,势必倒逼医药产业链进行变革,这无论如何都是个好消息。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也指出,在疫情影响下,医药电商实际上是得到较快的发展。从双黄连口服液被抢购,可以看到人们对药品的需求在迅速增长。线下实体药店可以借助医药电商寻求线上增量,线上和线下的相互融合能够更好地推动药品零售的发展。

医药是属于知识复杂、门槛较高的行业,“医药+互联网”需有长期磨合的过程。在政策层面,国家对“医药+互联网”比较支持。陈礼腾认为,尽管医药电商发展迅猛,但行业发展仍存在无法销售处方药、药品配送效率不高等“痛点”。因此,线上线下融合的医药新零售、C端、B端多渠道服务成为医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不难看出,政府对于互联网+医药也逐渐开放,相信未来将会出台更多的规范、利好政策。(文/森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